找到相关内容16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解脱之门

    概念是危险的,那么你可能会喜欢非法的概念。但是非法的概念甚至更危险。这就是佛陀说下面这段话的意思:“汝等比丘,知我说法如筏喻者。法尚,何况非法!”为了得到真正的法意,你必须将法与非法一同斩掉——法尚,何况非法!  修行的最好方法是根据无为的精神,不去执著任何形式。假设你坐禅坐得非常好,大众都看到了,知道你是一个精进的行者。你的坐姿无可挑剔,这时你开始感到沾沾自喜。当别人都睡过了时间而没能及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3756738.html
  • 静波法师:何谓法施之会—维摩诘大士开示

    众生法喜充满,不为一食一物之无常俗乐;坚持以大智慧,观照诸法本空,即三轮体空,即以身命财施大作佛事,心无挂碍,行于舍心(法尚,何况非法),即是舍心无量。   【经文】以摄悭贪,起檀波罗蜜。以化犯戒...瞎子,用布的变化比喻不能认假为真,即是解众生缚,生起修行,即实地修行。   【经文】以具相好,及净佛土,起福德业。知一切众生心念,如说法,起于智业。知一切法,不取不。入一相门,起于慧业。   【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法施|法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9/07295629033.html
  • 世界同体包容须从净心开始

    来智慧德相,如如平等”。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。世界同体包容,须从识得此一真心开始。  何为真心  前佛后佛,以心传心,不立文字。佛佛道同,不离一心。语言文字,三藏十二部,如筏喻者,法尚,何况非法?若...美国佛教联合会秘书长、东禅寺方丈通智(能持)  认识本心  一念不觉,三界混起,同归一心。佛陀众生之机出现于世,旨在示人本自真心。真心不显,只因当初一念不觉(无始无明)。如《楞严经》云:“性觉必明...

    通智(能持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4439412.html
  • 略释对于佛教──毕竟空──之疑义

    ,明民以德,导俗以善,亦上植其仰信之心于出世之三乘,归依三尊而蒸化以人天乘法,持五戒、行十善焉耳。过此以往,虽天仙乘亦双弃欲界人天之善恶苦乐业果,况出世之乘乎?然进入乎此者,所谓法尚,何况非法?且...一、四乘门 佛圆觉心,圆合群类,机说法,因人施教,导以正路,运以大化,始各得达其所欲达之地。今取而离合参互之,别为四乘:一、人天乘,对于世间未有超俗善根而未能入超俗法门之普通众生,依生灭相续之无常法...

    太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35739570.html
  • 法的意义

    ”,反遮蔽心眼而见不到“月亮”,故《金刚经》云:“知我说法如筏喻者,法尚,何况非法?”   佛陀所宣说的佛法,例如四圣谛、三法印、十二因缘、空性等,都是佛教的真理。所谓真理,必须具备普遍如是、必然...皆属律部类。论藏,指后人对佛陀的教说用殊胜的智慧加以组织化、体系化的论议解释。   □乃佛陀所说法,依其叙述的方式与内容分为十二种类,即契经、颂、记别、讽颂、自说、因缘、譬喻、本事、本生、方广、希法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4243786.html
  • 灯前禅影(三)

    超越善恶的“自净其意”同为诸佛之教,是可以相通的。  《金刚经》说:“诸菩萨摩诃萨如是生清净心:不住色生心,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,无所住而生其心。”心的清净,关键在“无所住”,善、恶都是“法”,即使是善法、佛法,也不可住。所以《金刚经》说:“所言善法者,如来说即非善法。”“不取法,不取非法。”“法尚,何况非法!”法与非法,都不取不住,岂不是“两岸猿声啼不住”!  其实这样的教理,并非...

    王开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0247129.html
  • 从“不立文字”说到“不离文字”

    出外乘坐公共汽车、飞机、火车等交通工具。到了目的地我们就要离座而去,各自办自己的事情。《金刚经》云:   “法尚,何况非法。”   拈来即用,用后则放下。正如六祖大师在《坛经》中所说:“事来则...随顺时节因缘机宜,说大说小,皆是机施教,开权显实。又如《楞严经》中开示二种根本:一者无始生死根本;二者菩提涅盘根本。以示众生轮回之因,令众和识息心,见自性。《去经》六祖第一句开示即云:  “善知识,...

    义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749639.html
  • 佛是平常心

    。”正说明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。  并且“如来常说: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,法尚”(《金刚经》),这说明,佛法如渡河之筏,是方便,度脱开悟后就抛弃。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,像过了河的船,都要...于文字、言语),教外别传(教理之外另外传的法门,即离语言文字的诸佛心印),以心传心(以心印心,传佛心印)”。  另外,也以平常心去对待佛教的戒律,有些戒律是需要改变了的,有些戒律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开许,...

    刘永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3949831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主题思想

    ;又曰:“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”。诸佛如来,以“一大事因缘”故,出兴与世,无非是为令众生,开示悟入佛之知见。所以佛陀警告须菩提曰:“你等比丘,知我说法、如筏喻者。法尚,何况非法?”经文以“无有定法、...苦口婆心之诚言。 此经由须菩提尊者,见佛陀“著衣持钵,入卫大城乞食。于其城中次第乞已,还至本处。饭食讫,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”等威仪,叹为“希有!世尊。如来善护念诸菩萨,善付嘱诸菩萨。”尊者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650367.html
  • 少林僧谈禅

    。继此以后,三玄论孟,苟墨学庸,互为交流,自传统的经典文化中突破;-股清新自在、充满生动机趣的泉源,从深厚的黄土地中。漾溢迸出,如春风细雨,滋润灌溉了大江南北和山泽野地。  《金刚经》说:“法尚,...互成互生,只因为始作俑者摄化善巧格调互异,慕其道者,各有所宗,云集门下,遂成其宗;随着时代的演变,好事多事者,群兴附会,于是形成所谓五家七宗。如果论说禅宗有五家七宗之分,则胶柱鼓瑟莫此为甚;知禅本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4756888.html